笔趣窝 > 复婚交响曲 > Part 241

Part 241


  第二天,小文果然帮杨小艳补了单子。

  小文开心的问杨小艳:

  “小艳姐,你高兴不?”

  “谢谢你,小文!这么帮我,当然高兴。但是我总是想着我是怎么把那单子弄丢的。不搞明白,我怕以后还是丢啊。”

  小文白了一眼杨小杨:

  “小艳姐,累不累呀?都找着了,就别再想丢的那个了。”

  “好好。听你的。谢谢你,小文。你对我真好!”

  一来二去的,小文和杨小艳更加熟络了许多。

  一天,杨小艳在小文的办公室里,突然就发现了自己前些日子丢的那张单子。

  杨小艳在小文的办法室里静静的等着,快到下班时间了,小文才从外面走进来:

  “小艳姐,你怎么在这里?还没下班吗?”

  杨小艳举着那张单子问小文:

  “小文,我现在的记忆力真的就是太不好了。看到这张单子,我才明白,那是从你这里拿走那只档案袋的时候,漏掉了一张在你的办公室里了。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来这里找找呢?”

  小文的脸腾的红了:

  “小艳姐,你不会怀疑是我偷拿了你的那张纸吧?”

  杨小艳匪夷所思的问:

  “怎么可能?如是是这样,为什么你还费那么大的劲帮我再补一张呢?你想多了。”

  小文此时的情绪,是杨小艳理解不了的。

  她双手掩脸,扒在桌上哭了起来:

  “小艳姐,你一定要说真心话,不要在心里怨恨我!”

  “小文,你说什么呢?别说你不可能偷拿,既便是偷拿我都不会怨恨你!这算个什么事嘛!”

  小文听了这话,更是哭开了:

  “看看看看,你还是有可能怀疑我!”

  “小文,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讲道理?你要是再这样想问题,我还真的要生你的气了!”

  “小艳姐,你千万别生我的气!否则我真的没命......”

  杨小艳听了小文的话,有些吃惊。

  “小文,这和有命没命有什么关系?再说,你的行踪也是不连续的,我还想问问你呢。”

  小。文被杨小艳问的犹豫再三,还是边哭边说了出来。

  原来,小文过去自认为在单位里,很多事情,抢了杨小艳的风头,也难为过杨小艳。

  而上个月查出来,小文怀孕的事情来。

  小文只给杨小艳小三岁,年龄也不小了。

  于是,一些令她紧张的话题也与杨小艳一样,总是围绕着她。

  于是,她特别无助的时候,回到家里问了自己母亲。

  母亲告诉她,要想让自己逃出生育这个“劫难”,你就让对你有怨恨的人化解开来。

  小文想来想去,还是对不起杨小艳的地方和时候多些。

  于是,小文千方百计的来讨好杨小艳。

  杨小艳听了,也颇有感慨:

  小文之所以如此迷信,以为做了这样帮助人的善事,也许,就会有好的福报,特别是能回馈到生育的这件事情上来。

  说到底,也是对生孩子紧张的原因造成的。

  薛家的院子白天里没有了薛德珠,来的人也不多了。

  由于薛德珠需要照顾自己的三儿子,所以,和邻居们交流的时间也不那么多了。

  这天,正好万慧来和小儿子,被岳线张淑接走了。

  于是,大家见薛德珠又领着两个大儿子做木工活,便也进了院子,继续着前几天的话题。

  有人提议说:

  “今天讲个什么故事吧,提供一个什么历史悠久的故事。

  老何的巧嘴,此时探出了只脑袋:

  “反穿皮袄毛朝外,狗皮帽子头上戴;满族剪纸手艺精,扎盏灯笼高高挂;杀头年猪全家乐,冬包豆包讲鬼怪!”

  于是,便有人接上了,把这句话的来历也说的明明白白。

  东北是中国典型的寒冬地区,在漫长的冬季,东北局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

  因此,在影视节目中还是可以经常看到,彪悍威武的东北人,穿着反毛皮袄,驰骋在林海雪原的画面。

  反毛皮袄是指用动物的整张皮毛朝外制成的一种御寒服饰,这种衣服既保暖又不“烧身”,还可以保护毛不被磨掉。

  同时因为毛的颜色与雪地和树木的颜色相近,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今,隆冬时节来到东北,你依然会看到威武的车老板带着有长长的毛的大帽子过冬,那就是北方人喜爱的狗皮帽子。

  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农民依然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做出一顶这样的狗皮帽子。

  不过,这样的帽子现在已经不是很常见了。

  像反毛皮袄、狗皮帽子这样既能御寒,又能彰显东北人个性的特色服饰,是聪明的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的独特的衣着方式。

  “满族剪纸手艺精,扎盏灯笼高高挂!”

  剪纸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从前,满族祭祀祖先时,在祖匣子上贴的图案和文字等需要用纸剪成,随着这样的祭祀活动继承下来。

  古老的剪纸手艺也传承了下来。

  剪纸的题材既蕴含祝愿幸福吉祥的寓意,也具有反映自然和社会状况的现实意义,表现了东北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

  它们的艺术风格或洗练大方,或绚丽华美,或精工细致,或千姿百态……

  散落在东北民间的满族剪纸艺术如山花一般,坚韧顽强,不骄不躁,如今已经香飘海内外。在东北,在长春,过大年扎灯笼、挂红灯是人们最为喜庆生动的民俗活动。

  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忙过年,不等除夕,大街小巷,每一扇窗户里面都被红彤彤的灯笼妆点得格外喜庆。

  灯笼是一种亲情,是北方人民对岁月的美好歌颂,也是老少皆宜,大家可以一同参与的年俗活动。

  传说挂红灯有三种说法:一是喜庆,二是吉祥,三是迎接,迎接的是故去的老人。

  他们走得太久了可能找不到家门,挂一盏红灯,让他们能看清家门回家团聚。

  这是淳朴的东北人对祖先的感恩和思念。

  “杀头年猪全家乐,冬包豆包讲鬼怪”:

  杀年猪,是东北人迎接新年的一种重要方式。

  杀年猪一般在农历的腊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年”的到来的序幕。

  一到腊月初八,家家开始筹备过年,赶年集、办年货、杀年猪、非常热闹红火。

  如今杀年猪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活动了,烀肉、灌血肠、吃杀猪菜等等活动,体会浓浓的东北年味。

  进入腊月,除了杀年猪,家家还要包粘豆包,这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黑土地盛产黄米,将黄米淘好,碾压成粉,过筛后调成面,在热炕头温发适度,然后包进烀熟的红小豆豆馅,一个豆包就包成了。

  无论蒸食或者油煎,都香极了。

  旧时包豆包都要老奶奶领着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起干,为防止困倦,老人就一边包一边讲“瞎话”,就有了“冬包豆包讲鬼怪”这句俗语。、


  (https://www.bqwowo.cc/bqw189745/9964915.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