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官场教父 > 第963章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2

第963章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2


  李秀成晚年有一篇自叙,内里有两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天王洪秀全“误国不用贤才”,而曾国藩却“能识别贤将”。曾氏自创湘军,白手起家,建立人才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才幕府。他的幕府成为晚清人才的渊薮,一时有“第二朝廷”之称。许多中进士的人,不愿意在朝廷为官,而愿意到曾国藩手下做幕僚,这是当时的一个特殊现象。因为在朝廷做官,出息不大,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有出息,能得到锻炼,很快能够提拔。

  曾氏到底是如何网罗人才的?我简单地勾画一下。

  第一,曾国藩从心里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知道要集齐众人之才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正所谓“办天下事,要天下才”。

  第二,曾国藩做到了真正的“爱才、惜才”。我研究曾国藩20年,在他的1500多万字文集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他对人才的爱护和珍惜。

  这里略举两个例子:胡林翼本来是应湖广总督吴文镕的邀请,带了600名贵州兵,到湖北去援助吴文镕。结果他到湖南湖北交界地时,吴死了,武汉城已经被太平天国打下来。胡林翼以一个刚刚提拔的道员身份,一个翰林出身的文人,带领着600人,进退失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军饷也没有着落,也没有人管。曾国藩看出胡林翼的才能,他要留下胡林翼和湘军一起作战。于是他给朝廷写报告,说把这支军队留在湖南,一切军饷由湖南来供应。他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他那个时候有那么高的地位,这种话不是那么容易说出来的。

  在保举人才时,他都在后面加上一句话:如果这个人不能胜任的话,今后出了什么事,请朝廷撤掉我的职,我用我的名声来为他担保。

  “惜才”,他爱惜人才。比如当年左宗棠是一个幕僚,充其量相当于我们湖南省政府的一个秘书长,但是这个人自视很高,也不很约束自己。没有一官半职,他居然可以指挥省长,号令三军。人家一个军分区司令员,到省里汇报工作,没有向他行礼,他就骂人家,拿脚踢。这个人觉得受到奇耻大辱,给朝廷写了一个报告,说左是一个很坏的人,非要处理不可。左宗棠踢朝廷命官,简直是打朝廷的耳光。咸丰皇帝接到报告以后,下令湖南调查这件事,如果是真的话,就地正法,杀掉左宗棠。后来很多人来保他,曾国藩也坚决保他。他讲左宗棠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是性格不好。他说天下纷扰,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请为天下爱惜这个人才,请咸丰帝刀下留人。

  然后又推荐左任藩臬一级的官员。本来曾国藩对左宗棠有再造之恩,但左宗棠这个人后来因为本事也大,官位也高,他完全不记得这些恩德了。后来就什么时候都骂曾国藩,跟他关系搞得一塌糊涂,两人闹翻了。但是曾国藩不计较。后来左宗棠奉命到新疆打仗的时候,曾国藩把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一支军队老湘营,交给左宗棠。当时湘军创始之时,有两个很有名的将领刘松山、刘锦棠,他们是很会打仗的两叔侄,老湘军的统领。左宗棠打新疆主要靠的就是这支老湘营,新疆第一任巡抚就是刘锦棠。那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钱粮源源不断地予以供应。这个事情最终感动了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发自内心地给曾国藩一副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第三,曾国藩善于识别人才。后人讲曾国藩善于识别人,尤善相士。现在坊间有一本书叫做《冰鉴》,这本书类似于《柳庄相法》、《麻衣相术》。《冰鉴》署名曾国藩,但不是曾国藩写的,是后人假冒的。我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里面专门讲了这个事情。早在道光年间就有《冰鉴》这本书了,为什么后来署上曾国藩的名字呢?就是因为曾国藩有善于识人这样一个知名度,于是书商就打着他的旗号来推销。

  曾国藩识人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学问和阅历上的,应该是可以值得重视的。比如说他讲的“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这些讲的都是一种修养,一种性格,一种处事态度,不是很神道的东西。

  他在识人上有两个要点。一是在“德”与“才”之间,他特别重视“德”。他曾经说过,“德”好比水之源头,“才”是水之波浪;“德”为木之根本,而“才”是木之枝叶。二是在“学”与“识”之间,更重视“识”。他说过“凡办大事,以识为主”。“识”是最主要的。他很推崇诸葛亮“才需学,学需识”的观点,他认为这是至论。他一看到容闳,就认为容闳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容闳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学位的人,对促进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了很大作用。他跟容闳第一次见面,听容闳谈中国富强的出路。容闳讲中国要学西方,要把科学技术引进来。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马上就给他6万两银子,要他到美国去买机器。后来就用这批机器,建立起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造局。同时曾国藩还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建议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个奏折,被史学界认为是揭开中国洋务运动的一个里程碑。从那以后,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向西方学习,走向世界。这就是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在具体识别人才上,他有一些自己的做法。首先,他特别看重言谈,他不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甚至喜欢木讷的人,他认为这种人比较可靠。其次,他特别注重小事。有一个人从乡里投奔他,跟他一起吃饭,看到饭里有谷粒,就将谷粒丢掉不吃。曾国藩觉得这个人不好。他本来是穷苦人出身,到军营里能吃饱饭,跟乡里比已经很不错了,他却把谷粒丢掉。他觉得这个人不可重用,后来就打发这个人回去。再就是看举止。他认为一个可以担当大事的男人,最好的举止是稳重。他教育他的儿子,一再讲要稳重,不能轻飘。

  第四,曾国藩很善于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才是最后的目的。他的做法是,(1)广收慎用。人才大量接收,但是使用上很谨慎。(2)因量器使。你是什么才,我就把你放到什么地方。(3)区别对待。绝对不能把贤才和庸才放在一起。(4)培养人才。他认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培养的主要方法是“宏奖”,即充分鼓励。他认为鼓励可以使一个中才变大才。对待部下要鼓励,要爱护。他有句话说得好:“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对部下好的地方当面表扬,不好的地方个别谈话批评。他也很善于储备人才,这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公派留学生的先河。他和李鸿章一起提出建议,派一批幼童到美国学习十年十五年,让他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成后归国,使中国徐图自强。

  第五,慎选替手,使事业后继有人。曾国藩一生在人才上,最大的成效就是他选择了一个好的接班人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学生。他着意栽培重用李鸿章,使得李鸿章成为他事业的接班人。在曾国藩去世后的30年中,李鸿章执掌中国军事、外交的大权。曾国藩死后,他的名声在很长一段时间比生前还高,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李鸿章不断为他的老师鼓吹宣扬,这是曾国藩死后名声大显的一个主要原因。


  (https://www.bqwowo.cc/bqw178557/9274357.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