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160节 又一大才

第160节 又一大才


  当太平军的西征部队、北伐部队尊奉杨秀清的命令展开着二次西征、二次北伐时,夏华正在泛舟大运河上,坐船从苏北徐州府前往苏中扬州府高邮县,同在船舱里的还有左宗棠和左宗棠的几名随从。

  “左公,请!”夏华喜气洋洋、毕恭毕敬地给左宗棠倒茶。

  “多谢大明王两千岁。”左宗棠笑呵呵地道。

  “左公,别人叫我大明王两千岁也就罢了,您也这么叫我,我真的受之不起啊!”夏华十分谦虚、十分真诚地道。

  左宗棠同样十分真诚地道:“两千岁,我知道你对我敬重有加,我对此也是感怀在心的,不过,上下有别,既然我现在已是你的属下,应该遵循的规矩还是要遵循的。”

  “左公虽是我的属下,但在我心里,却是我的前辈和师长。”夏华坦率地道。

  “不敢当,不敢当啊!”左宗棠虽然性格孤傲,但也难得地在夏华面前露出谦虚的感慨神色,“两千岁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真是不逊于三顾茅庐的刘备。”

  夏华嘿嘿一笑:“左公是当代诸葛亮,我却不是当代刘备,我可比刘备强多了。”

  左宗棠一愣,随后哈哈一笑:“说得好!说得好!人就应该这样,以先贤为榜样,积极上进、见贤思齐,但又不能光是见贤思齐,还要勇敢地超越先贤。对了!”他指着身边一名随从,“这位是长沙人黄冕,表字服周,几年前,他曾聘请我为其子的家庭教师,与我颇有深交。服周才干出众,曾得到陶公澍、林公则徐的赏识,在治理黄河水患、疏通海运等方面都很有功劳,曾在新疆辅佐过林公则徐兴修水利,不仅如此,服周精通火器研制和火药制造、铅弹制造,是一位十分难得的火器人才,他在长沙设计出一种新式的‘劈山炮’,经过试射,无论射程还是杀伤力都大大地超过旧式的劈山炮,另外,服周还精于理财,是一位理财高手,又精通围棋,被誉为‘国手第二、湘手第一’,可谓通才全能啊!我知道两千岁急需各方面人才,因此特地写信给服周,说服他跟我一起投效两千岁。”

  “哦?”夏华十分惊喜,他向黄冕伸出右手,“黄先生,欢迎、欢迎。”

  黄冕急忙用双手握住夏华的右手:“能追随两千岁为国为民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实乃黄冕之幸!”他顿了顿,显得有些赧然地道,“当初接到左公来信时,我大吃一惊、不敢相信,甚至怀疑信函是别人伪造的,我实在想不通,左公怎么会劝我投效反贼…不,投效两千岁呢?但我与左公深交多年,确定信函系左公亲笔所写。踌躇数日后,我想,左公肯定不会弄错的,连左公这样的当世大才都愿意投效两千岁,更何况是我呢?我就连夜带上家人,收拾了一些细软之物,来到两千岁治下地域内,见到了左公。如今,我跟左公一样都对两千岁心服口服。黄冕不才,愿意为两千岁效犬马之劳。”

  夏华笑道:“我只会把你当成属下,不会把你当成犬马的。”他望向左宗棠,“多谢左公为我带来如此一位人才。”

  左宗棠微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夏华想了想,问道:“左公,自长沙一别,这么长时间以来,您去哪里了?”

  左宗棠呵呵笑道:“还能去哪里?在你的治下地域里转悠啊!”

  夏华也笑起来了:“原来如此。看来,我通过左公的考验了。”

  左宗棠有些感慨:“当初我与两千岁你在长沙初次相会,我就看出了你跟别人大不一样,你是真正的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历朝历代,造反者犹如黄河之沙,他们起事时都打着解救万民的旗号,一旦坐稳了江山甚至都还没有坐稳江山,就把当初的誓言给抛诸脑后了,打倒皇帝做皇帝,甚至比原先的皇帝更加昏庸残暴。就比如第一个造反的陈胜,造反前说好的‘苟富贵勿相忘’,结果呢?起事后不到半年时间,只占了巴掌大的几块地盘,就变得骄横跋扈、六亲不认了。近在眼前的,南京城里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也是么?他们个个都是贫苦穷人出身,如今有权有势了,自己骄奢淫逸、纵欲享乐,早把天下的穷人都忘到了九霄云外。”他叹口气,“两千岁,实不相瞒,我当初为什么不看好你们呢?就是因为我已经断定,你们不管成事与否,都比满清朝廷好不到哪里去。咸丰皇帝的妃子不过二十几个,就已经被臣下多次进谏要求他‘清心寡欲、戒除女色’,洪秀全有多少个女人呢?一百几十个!如此对比,高下立判,洪秀全如果真的取代了咸丰,天下老百姓怕是过得比现在更苦!既然如此,那我还不如维护满清朝廷呢!不过,你我初次见面时,你告诉我,你跟洪秀全、杨秀清他们根本就不是一条心的,这让我隐隐地猜到了你的用意。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在你治下地域内反复查看,所看所闻真让我惊喜万分啊!真正的天下太平,就应该是你治下地区内的那样,百业欣欣向荣、万民安居乐业,农民们被分到土地,工人们在工厂、工场、工坊里工作,商人们遵纪守法地经商做买卖,读书人继续读书,你没有尊奉洪秀全的命令,罢黜儒学、破坏孔庙,恰恰相反,你拯救了很多读书人,我知道,在南京、在太平天国别的王管辖的地区里,成千上万的儒生文人得到了你的保护,不计其数的经史子集、古书典籍也得到了你的保护,好啊,有了你,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才没有中断,并且,我发现你对西洋东西非常感兴趣,一点儿也不排斥,这说明你思想开明、见识不凡,还有,你的很多措施都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的,比如,你创办了那个慈善机构,不知道救了多少孩子。了不起!”他对夏华也是心悦诚服了。

  夏华听得很得意。

  “不过,我始终有一个不解之处,还请两千岁为我释疑。”左宗棠话锋一转。

  “左公请讲。”夏华心情愉悦。

  左宗棠看着夏华:“你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但是,做那么多的好事必须要有金山银山一样的钱,你哪来那么多钱?就算你生活朴素,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你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银子啊!”

  “这…”夏华顿时心头发虚,左宗棠不愧是左宗棠,眼光老辣,一下子就看出了夏华“不对劲的地方”。踌躇了一下后,夏华决定对左宗棠实话实说:“我的银子么,主要有三个来源。”

  “哪三个?”左宗棠兴趣浓厚。

  夏华老老实实地道:“第一,抢来的。自从我有了自己的军队后,攻城拔寨、开疆拓土,每打下一个地方,都能逮到当地一大批为富不仁者、贪官污吏、奸商豪强,他们不法所得的银子自然就成了我的银子了。”

  “这一点我已经想到了,第二个呢?”

  “贪来的。洪秀全搞了一个圣库制度,规定天下财物都必须上交圣库,全面地取之于民,再统一地用之于民。这个制度完全不切实际,既打压老百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也注定圣库会蜕变成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用于自己享乐挥霍的小金库。我毕竟是太平天国的高层,拥有插手圣库管理的权力,自然可以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左宗棠哑然失笑:“能把贪污腐败干得这么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今中外除了两千岁你外,恐怕也没有第二人了。好,最后一个呢?”

  “赚来的。”夏华道,“就在国内赚也在国外赚。在国内么,我开了那么多公司,垄断了盐、丝绸、香烟、开矿等产业,自然可以日进斗金,在国外么,我也开了公司,从事于淘金之类的暴利行当,赚洋鬼子的钱,对了,我还在海外大面积地种植鸦片,把鸦片卖给洋鬼子。”

  左宗棠听得瞪大眼:“你在海外种鸦片?还把鸦片卖给洋人?”

  夏华耸耸肩:“对啊!鸦片也是暴利行业嘛!洋鬼子可以把鸦片卖到我们中国,我为何不可把鸦片卖到洋鬼子的国家去?反正我的鸦片又没有祸害本国同胞,祸害的都是洋鬼子。”

  左宗棠连连摇头叹息:“厉害,厉害!两千岁,我要向你道歉,因为我以前确实大大地低估你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算是把这句话发挥到极致了。”

  夏华嘿嘿一笑:“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嘛!我从来没有什么道德洁癖,只要能实现国家富强,哪怕跟魔鬼合作,我也是在所不惜的!到时候,国家富强了,就算我的这些丑事统统东窗事发了,让我身败名裂了,又如何?我牺牲个人的名节和名誉,换来了国家的富强,足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左宗棠叹息道:“了不起啊!”他点点头:“如今,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财源,三者皆备,真的是了不起!我估计,等你有了更多的地盘,你就可以跟洪秀全、杨秀清他们决裂了,你目前的地盘加起来差不多就是一个省,有些不足,起码再拿下一个省,你就真正地羽翼丰满了。除了地盘,你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有左公相助,我是如虎添翼,更何况,天下的英才贤才们看到连德隆望尊的左公都来投效我了,必然一批又一批地紧随其后。”夏华信心满满,“就好像黄先生,不就投效我了吗?”

  左宗棠摇摇头:“你想单飞独干,还需要解决一个大问题。”

  “请左公赐教。”

  “这还需要我赐教?”左宗棠看着夏华,“你自己没有发现吗?你老婆孩子还在洪秀全、杨秀清他们的手里!你要反,他们肯定拿你老婆孩子要挟你!”

  夏华轻轻地叹口气:“是啊,这是一个大问题。”他突然想起什么,“哎,左公您也知道这件事?”

  左宗棠无奈地掏出一份报纸递给夏华:“你因为娶小老婆,所以被你老婆拿着枪追着射,吓得一溜烟地逃出南京城,到现在都不敢回南京城,这档子贻笑大方的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嘛!连洋人都知道!喏,都上洋人的报纸了!还分成好几期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

  夏华接过报纸后扫视了几眼:“我靠!这帮该死的洋鬼子!真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

  左宗棠显得十分感同身受地道:“你就没想过怎么解决这个大问题吗?”

  夏华心情郁闷地道:“当初我跑出南京城时由于跑得急,一时疏忽,把我儿子忘家里了,我当天晚上就派人潜回去,想要偷走我儿子,没想到…我老婆也不傻,已经想到了,她提前把我儿子转移走了。根据我部下打听到的消息,我儿子现在天王宫里,由于第一次没有得手并且打草惊蛇,现在还想偷真的就难了。”

  左宗棠想了想,道:“古往今来,成就霸业者都是冷酷无情的,就比如刘备,他被吕布、曹操追杀时,把老婆孩子丢了多少次?还有刘邦,为了逃命把儿女都推下马车,还主动抛弃老婆和父亲,自己父亲被项羽即将扔进大锅烹煮时居然向项羽要分一杯羹。两千岁你要解决这个大问题,最干脆的办法就是娶越多越好的妻子,生越多越好的儿子,你妻子和儿子越多,南京城内的洪宣娇和夏秀明就越安全,最好,你再大张旗鼓地立一位新妻为明王娘,立一个新儿为幼明王,如此一来,洪宣娇和夏秀明的名分就没了,同时,你再放出风来,说你根本不在乎洪宣娇和夏秀明的死活,不过,谁敢伤害他们娘俩,你就率领十万大军踏平了南京城,破城之后灭其满门、诛其全族。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还会冒着这么大的代价风险,伤害已经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洪宣娇和夏秀明了。”

  夏华摇头:“我干不出这种事。”

  左宗棠露出一个复杂的表情:“人有情感,就有弱点,人斩断情欲,便无欲则刚。”

  夏华看着左宗棠:“是,但我不想变成那种人。人斩断情欲,就会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我不要做那种完全被权力给异化的人,我永远都要保持我的人性,永远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就好像现在,我和左公您可以倾心相交,如果我变成那种人了,左公您还能把我当朋友吗?恐怕,到时候您在我面前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对我敬而远之,那可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在公开场合,您和我一板一眼地公事公办,但是在私下呢,您可以和我谈笑风生,甚至在我做出不对的事情时可以没有任何顾虑地以长辈身份训斥我。”

  左宗棠忍不住感慨:“说得好!说得好啊!两千岁果然是非常之人、非凡之君!了不起!能遇到您、为您效力,是我左宗棠的幸运啊!”

  “左公过奖了!”夏华笑道,“能得到您的辅助,是我的幸运。”

  左宗棠看了看船外:“船进入高邮湖了,两千岁,你到高邮县所为何事?”

  夏华微微一笑:“拜访一位跟左公您一样的当代大才。”

  左宗棠顿时感兴趣了:“小小的高邮县,能有跟左某一样的大才?”

  夏华哈哈一笑:“这位大才虽然在高邮当官,但却不是高邮本地人,而是左公您的同乡。”他忍不住感叹一声,“湖南省真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啊!”

  左宗棠想了想,眼睛一亮:“我知道是谁了!”

  高邮湖畔的码头边,一小群高邮县官吏正在毕恭毕敬地等着夏华。“高邮县知县邹汉勋率本县官吏恭迎大明王两千岁!”为首者看到夏华、左宗棠、黄冕等人下船上岸,连忙上前。

  “有劳邹知县和诸位了。”夏华点点头。

  “不敢、不敢。”邹汉勋连连道。邹汉勋原本是清政府委任的庐州府同知(相当于后世的合肥市副市长),后来与江忠源等人一起归降了夏华,被夏华任命为高邮县知县。历史上,邹汉勋在庐州府城之战中力战而死。

  “他在家里吗?还有,他的家人都被接过来了吗?”夏华问邹汉勋。

  “在家里呢!”邹汉勋道,“他的家人都已经被我们从宝庆府(后世湖南省邵阳市)安全稳妥地接过来了。”

  “做得好。”夏华很满意。

  “对了,两千岁,舍弟有个重要发现想向您汇报。”邹汉勋又道。

  “哦?”夏华有些惊奇,“说来听听。”

  邹汉勋连忙招呼身后的一个人,是他的五弟邹汉章。邹汉勋共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邹家五兄弟个个都是杰出人才,老大邹汉纪是音韵学家和地理学家,老二邹汉璜是中医学家,老三邹汉勋是地理学家,老四邹汉嘉和老五邹汉章对军事地理学颇有研究。如今,兄弟五人都在夏华麾下各展所长、为国效力。

  看到夏华把目光投过来,邹汉章连忙上前:“两千岁!”他手里捧着一个瓦罐。

  “你的发现就是这个吗?里面装的是啥玩意儿?”夏华纳闷地问邹汉章。

  邹汉章打开罐盖,里面装着一种黏稠的黑色液体。

  “石油?”夏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两千岁果然博学多闻!”邹汉章十分兴奋地道,“对,此物正是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的‘石油’。属下随二兄来到高邮县后,四处勘察地质,想要看看高邮县境内有无煤、铁、铜等矿物,意外地在汉留镇郊区发现当地出产这种石油,并且产量颇大。”

  夏华抓抓头,心里有点无奈:“石油这东西么,在一百多年后是世界各国拼命争夺的‘工业血液’,但在眼下…貌似没什么用啊!纯属鸡肋。眼下的人类工业文明只是进入蒸汽时代,还没有进入电气时代,需要的是煤炭,而不是石油。有石油又如何?都没有使用石油的机器。另外,中国的大型油田是在东北和新疆,江苏么,只有几个中小型油田,实在是没什么大用。”

  看到夏华面露迟疑神色,邹汉章连忙道:“两千岁,石油这东西在军事上肯定能有大用!如果加以大量开采,再进行提炼,就能制作成火油,如果进行进一步加工,就能制作成燃烧效果更好的猛火油,到时候,我军在战场上,火药火油双管齐下地攻杀敌军,必定事半功倍!”

  夏华想了想,觉得邹汉章说的有道理:“好!我马上拨一笔银子给你,你专门负责此事,建立石油矿区和炼油厂,制造火油、加工猛火油。”他想起来,西方古代战争中有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叫作“希腊火”,就是石油,同期的中国人也发现了石油,但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在战争中大规模地使用,因为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药的爆炸威力超过火油的燃烧威力,不过,时过境迁,自己不能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发展火器的同时也要对火油给予高度重视。

  看到自己的发现和提议得到夏华的重视,邹汉章喜不自禁:“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在邹汉勋的带路下,夏华、左宗棠等人进入高邮县城内,来到一处清幽古朴的宅子院外,邹汉勋指了指宅子:“两千岁,他全家就住在这里。”

  “好。”夏华点点头,亲自上前敲门。

  院门被打开,一个老仆人探出头,看着夏华:“您是…”

  邹汉勋道:“大明王两千岁前来拜会魏公。”

  老仆人大吃一惊,连忙道:“两千岁里面请!邹大人里面请!”他一边接引夏华、左宗棠、邹汉勋等人步入庭院一边急急地往屋里跑,“老爷!老爷!两千岁来拜会您了!”

  整个宅子一片鸡飞狗跳,住在这里的这一家人都因为夏华亲自过来而惶恐紧张得手足无措,很快,一位身材枯瘦、年约六旬的长者快步地走出屋来,见到夏华就打算跪拜:“魏源见过大明王两千岁!”

  “不敢!不敢!魏公免礼!”夏华抢先一步地扶住魏源,他心头一喜,“看来,魏公已经想通了!”

  魏源长长地叹口气,他看了看正在夏华身后抚须而笑的左宗棠:“连季高(左宗棠表字)都归顺两千岁了,魏源自然也要弃暗投明了。”

  夏华回头望向左宗棠:“左公,您早就拜会过魏公了吧?”

  左宗棠哈哈一笑:“当然!得知魏公就在两千岁治下,左某岂能不过来拜会?”

  夏华心花怒放,他搀扶着魏源:“魏公与林公(林则徐)乃我中华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大智大贤,可惜,林公已经驾鹤西去,还好,魏公还在,本王有左公,又有魏公,幸甚至哉!”

  魏源叹息一声:“只可惜,魏源已是花甲之年,行将就木、老态龙钟,这把老骨头不知还能支撑多久,不知能为两千岁效力多久…”

  “所以啊,魏公您要好好地爱惜身体,活得越久越好,这样,才能为我中华开启民智的大事多多地做出贡献啊!”夏华说得十分诚恳。

  魏源抹了抹眼睛:“是,是…”

  魏源跟左宗棠、林则徐一样在后世都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的,他是清末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家,与林则徐并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是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市)人氏,夏华军队攻陷扬州府时,他正在高邮州(即高邮县)当知州,由于夏华的军队向来坚定地执行他的“不滥杀无辜、保护读书人”命令,魏源没有受到伤害。得知魏源落入自己军队手里,夏华欣喜若狂,但他知道,招揽魏源就像招揽左宗棠、江忠源等人一样都是不能操之过急的,于是,他也不强求,只命人把魏源软禁在高邮县城内一座生活条件舒适的宅子里,又在上海跟西方人购买了很多西方的天文地理书籍派人转送给魏源,从而投其所好。眼下,夏华估计“火候已经差不多”,因此亲自上门拜访,没想到魏源态度十分干脆爽快地表示愿意归顺,这让他在心里大发感慨:见识广的人思想就是开明,不像那些从来没有见过世面、见识短的家伙,比如江忠源,一个个脑子顽固得像石头,让老子招揽得那么大费周章。

  夏华、左宗棠、魏源在庭院里一张石桌边坐下,一边饮茶一边闲谈。魏源刚坐下就开门见山:“两千岁您也莫感到太奇怪,我虽然年近花甲,但绝非冥顽不灵的老古董、榆木脑袋,懂得您的意思。我对大清国…应该说是对咱们中国的落后以及与西方列强的差距是看得清清楚楚的,这让我焦急得寝食难安啊!更让我焦虑不已的是,人家西方列强一直在不停地进步,咱们中国却一直在原地踏步,长期以往,咱们中国跟西方列强的差距必然会越来越大。咱们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认识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地学习人家的优点,必须革新图强,必须兴办实业,只可惜…”他长叹一声,“满清朝廷对此置若罔闻,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夜郎自大、不思进取。就在我深感彷徨,甚至心灰意冷打算归隐山林、钻研佛学以避世时,我惊讶万分地发现两千岁您在您的治下地域内实施的那些新政恰恰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顿时,我就明白了,两千岁您的思想要远远地超越北京城里的那些满清权贵,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咱们中国的希望,如此,我岂能不追随您,为咱们中华早日实现富强而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呢?”

  “说得好!”夏华连连称赞,他让随从捧上来一套书籍,“魏公啊,这是您的巨著《海国图志》,光是这本书,就足以让您彪炳史册了,您能写出这套书,就已经为咱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了。”

  “《海国图志》?”魏源看着他写的这套书,苦笑一声,“此书是我呕心沥血所作,然而,问世后却是无人问津。泱泱大国,四万万人都在沉睡中,难呐!”

  “所以啊,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努力呀!”夏华看着《海国图志》,心里也是感慨不已。《海国图志》是中国清末时第一部全面地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详细地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堪称巨著。作者魏源编写这本巨著,是为了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从而开启中国民智,结果在数十年内毫无效果,并且,更加让中国人感到难堪的是,这套书墙内开花墙外香,它没有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却让同期跟中国人一样处于浑浑噩噩状态的日本人睁眼看世界了,它没有开启中国人的民智,却开启了日本人的民智。在1851年左右,中国的《海国图志》以违禁品的身份被走私到了日本,看到这套书的日本人对其“惊为天书”,日本上下对这套书如获至宝,因为当时的日本跟中国一样闭关锁国,继而被西方列强用巨舰大炮轰开国门,日本人跟中国人一样,既对西方人感到畏惧又对西方人极度不了解,更迷茫本国道路在何方,《海国图志》正好解决了日本人的燃眉之急。中国人对这套书无人问津时,无数日本人则在如饥似渴地读着这套书,当这套书在中国境内因为销量极低而停产绝版时,这套书在日本境内却洛阳纸贵、人人争求,印刷得供不应求、极度畅销,因为这套书,日本后来进行明治维新时已经被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道理很简单:广大日本基层民众通过《海国图志》这套畅销书已经初步了解世界、知道日本必须改革才能追上西方列强才能实现强盛,自然积极地支持明治天皇和日本政府对日本进行全面的改革维新,对明治天皇和日本政府颁布的各种改革维新政策都给予了大力的配合,使得“明治维新”得以十分顺利地进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广大基层民众仍然处于浑浑噩噩、民智不开的状态中,使得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改革维新都因为严重缺乏群众基础而虎头蛇尾地失败——中国的老百姓根本不了解世界,根本不知道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差距,脑子里根本没有“维新”“改革”之类的概念,甚至都不具备“国家”“民族”等最起码最基本的意识,完全就是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思想空洞的愚民,如此,中国的精英们又如何号召广大民众一起为了国家富强而进行维新改革?跟他们谈维新、改革、国家、民族等同于对牛弹琴,他们完全事不关己,麻木而愚昧地认为那跟自己根本没有关系。

  “左公、魏公!”夏华十分动情地左手抓住左宗棠的手,右手抓住魏源的手,“请你们跟我一起为了让我们中华早日实现富强而努力吧!”

  左宗棠神色庄严地点点头:“天赋职责,义不容辞!”魏源眼眶湿润地点点头。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1100.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