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052节 冷热兵器

第052节 冷热兵器


  夏华摇摇头:“愚弟猜不出,请九哥赐教。”


  胡以晃继续保持着似笑非笑的古怪表情:“这个原因其实是人之常情,就两个字,嫉妒。”


  “嫉妒?”


  “嗯。”胡以晃点点头,“刚才被处死的那十三对男女,每一对都是情投意合的夫妻眷侣,朝贵看到他们,怎么不嫉妒?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跟自己的心上人在一起,但朝贵却偏偏做不到,任凭他再怎么有权有势,就是有东西是他得不到的,他自己没办法跟心上人在一起,又看到那些人却都能跟心上人在一起,怎么不嫉妒冲头、怒火中烧?自然,将其杀之而后快。”


  夏华明白胡以晃的意思了。萧朝贵暗恋洪宣娇,但洪宣娇却心在夏华,并且就在白天里,洪宣娇被洪秀全、冯云山正式许配给了夏华,这如何不让萧朝贵嫉妒万分?但他暂时拿夏华没办法,只得把妒火压制在心里。看到那些野鸳鸯时,萧朝贵自然越看越嫉妒,越看越恼恨:凭什么这些无权无势的底层小人物可以跟心上人卿卿我我,自己作为天王五弟、西王八千岁、天军副总参谋长、天军第二师师长,如此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却偏偏没办法跟心上人在一起?自然而然,他要将那些野鸳鸯全部杀掉,从而泄一泄心头的妒火。想通这些后,夏华一方面感到不寒而栗一方面也心头古怪,他看着胡以晃:“九哥啊,我怎么一直没发现你居然还是感情方面的专家?藏得够深的啊!真人不露相呀!”


  “专家?什么是‘专家’?”


  “呃…就是精通某方面的人。”


  胡以晃哈哈一笑:“华弟啊,你九哥我自小含着金勺子出身,从小到大衣食无忧、吃喝不愁,老头子归西后,我虽然被我哥我弟挤兑,但也分到了四十多万两银子和五百多亩良田,根本就不需要挣钱养家,天天没事做,我百无聊赖,总得做些事情打发时间吧?读书、练字、练武、考秀才、考举人、游山玩水…当然,也谈过情说过爱。”他仰头望向夜空,“你九哥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娶了九个妾,但一直没有娶妻。华弟,你聪明伶俐,肯定想得出原因的。”说着,他脸上浮现一丝淡淡的忧伤,目光也变得怅然无比。


  夏华在后世看够了言情剧,用脚后跟也能猜得出:胡以晃这个富二代身上肯定也发生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无非就是他曾经跟某个姑娘情投意合、海誓山盟,但最终却没能走到一起,或者,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但那个姑娘却没看上他,类似于自己和赵萍的关系。把话说回来,又有几个人没有一段忧伤的往事呢?并且十有八九跟初恋脱不了关系。男人嘛,永远都忘不了初恋的,再怎么美若天仙的女子,在男人心里永远都是比不了那个初恋女生的。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抵达明王府外。两人互相告别,各回各家。


  躺在床上睡觉时,夏华猛地想明白了一件事,他上次偶然地碰到李开芳在男馆那里招收几个少年,他当时还以为李开芳是在招募新兵,此时,他明白了,顿时让他隐隐地有些反胃,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悲哀:李开芳并不是在招募新兵,而是在物色娈童。因为洪秀全颁布的“男女分离管治”这个违反人伦、堪称变态的规定,除了洪秀全本人和首义八王,其余人都必须男女分开,哪怕是夫妻情侣,然而,男欢女爱是人的本性乃至本能,无法扼杀。为了不违反天条但同时又能解决生理需求,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众多高层纷纷干起了强占、掠夺、收养娈童的事,就是挑选模样清秀、粉面朱唇、男生女相的美貌少年,将其作为女人“使用”(干这事的那些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高层并不是同性恋,只是在无奈之下使用这种畸形办法解决生理需求)。


  正所谓“人无完人”。李开芳在后世的名气也是不小的,因为他和林凤祥是太平军进行北伐的两大主将,并且两人都位列太平军前期“五虎上将”。林凤祥和李开芳在北伐征途上屡战屡胜,多次以寡击众并且大获全胜,打得清军闻风丧胆,最终败亡也是因为太平天国的战略方针存在重大错误而非两人的能力问题。在被清军俘后,林凤祥和李开芳都是宁死不屈,在被送到北京受到凌迟酷刑时,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也就是说,他眼睁睁地看着刽子手一刀一刀割掉自己身上的肉却一声不吭,李开芳身受凌迟酷刑时也是“昂首扬眉、怒目四顾”。毫无疑问,林凤祥和李开芳都是铁骨铮铮的猛士硬汉,同时,有这么一个历史小细节:林凤祥和李开芳被俘时身边都是带着几个美貌少年的,正是他们的娈童。也许这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难以相信林凤祥、李开芳如此“充满正能量的人”怎么会干出这种与他们身份严重违和的事情?然而,这就是事实。林凤祥和李开芳打仗勇猛、视死如归是真的,他们收养娈童同时是真的。除了林凤祥、李开芳,干这事的太平天国的“英雄人物”多了去了。要怪,只能怪洪秀全“饱汉不知饿汉饥”,制定出那么荒唐变态的规定。


  “这个鬼世道啊,不但要人的命,还把人的心理也给逼得扭曲了。”长叹一声后,夏华这晚又是很晚才睡着。


  次日上午,因为睡得晚所以起得晚的夏华打着哈欠走出卧室,刚到客厅里,就看到客厅大门外跪着一个人,定睛一看,正是冯子材。


  “冯子材,你这是干什么?”夏华心里已经猜得七七八八了。


  冯子材庄严郑重地向夏华叩首,大声道:“冯子材蠢笨愚钝,经两千岁开解指点,方才如梦初醒、豁然顿悟。若两千岁不嫌弃,冯子材恳求从此能追随两千岁鞍前马后,为两千岁效犬马之劳,以报两千岁救命之恩和开解指点之恩!赴汤蹈火、忠心不二!”说着长跪不起。


  夏华快步上前扶起冯子材:“言重啦!子材,得你效力,我真是如获至宝呀!好,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其实,冯子材作为清将跟太平军交战一直都是胜少败多的。


  冯子材眼中泪花闪烁:“两千岁,冯子材读书少、嘴巴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冯子材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莽夫,却能得到两千岁的另眼相看,真是冯子材天大的福气。古语有云,士为知己死。冯子材虽然读书少,但也懂得这个道理。两千岁能够接纳冯子材,冯子材感恩戴德,一定不违誓言,全心全意地为两千岁效力尽忠。”


  “好、好、好。”夏华笑道,“子材,记住,跟我成为一家人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叫我‘两千岁’,叫我‘夏先生’就可以了。”


  “是,两…夏先生。”冯子材毕恭毕敬、感动不已地道。


  “我的卫队连已经扩建成了卫队营,正好缺个营长,就你了。”夏华再度打个哈欠,“你先去找赵三叔,让他给你安排一个住的地方,洗漱以及吃过早饭后,跟我一起去兵营转一转。”


  “是!”冯子材肃然立正。


  太平天国此时拥有的地盘就是桂林、柳州两大城市以及两城之间、两城周边的一些乡镇农村,其中,桂林是当仁不让的“天国核心”,柳州只是辅助支撑。围绕着桂林,城内城外各式各样的兵营、练兵场遍地开花,大大小小数十个。根据杨秀清和夏华制定的“精兵路线”,深知“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太平军高度注重士卒素质,新兵都和老兵混编在一起,从而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各个练兵场上,口号声响彻云霄,排列成整整齐齐的太平军士卒无不挥汗如雨地进行着操练,场面颇为壮观。根据夏华的练兵方式,士卒们的训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体能训练,就是通过各种运动项目强化体魄,比如负重跑步、杠杆、吊环、跳绳、跳高、跳远、举重、游泳、投掷、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很多都是夏华“发明”的,另外,考虑到单一运动令人感到枯燥,夏华还“设计”出一些有趣的竞赛运动,比如足球和篮球(现代足球在这个时候已经诞生于英国了,篮球运动还没有被发明出),还有拔河、赛龙舟等等,使得士卒们在玩得热火朝天中大大地锻炼了身体。——对于夏华的这些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杨秀清等人都是又惊奇无比又赞不绝口。为了提升士卒们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夏华下令进行定期比赛,前三名获得者或位列前三的队伍会得到丰厚嘉奖。因为太平军实行圣库制度,管吃管住但不发军饷,所以夏华不能用银子作为奖励,而是拿肉食、布匹等实物作为奖励,这些奖励足以让士卒们充满干劲争夺第一了。另外,为了确保士卒们营养能够跟得上,夏华特地从洪秀全那里得到了批准,每个士卒每天可以吃上一顿肉汤,逢年过节可以吃肉食。该政策被宣布后,全军欢声一片,纷纷大呼“两千岁仁厚”。


  除了兵营和练兵场,太平军还设立了众多的兵工厂,有的兵工厂负责制作旌旗、军装等布制品,此类兵工厂内的工人基本上是妇女居多,更多兵工厂则负责打造兵器、铸造火炮等,太平军将占领区内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又调拨了大批青壮年男丁给工匠们充当帮手,日以夜继地打造兵器。至于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太平军一方面将占领区内的铁砂、煤炭等物搜罗一空,尽皆用于兵器打造,一方面派遣得力人手四面出动,潜入清廷统治区内,用重金购买铁矿石、煤炭、火药等原材料,还聘请来很多能工巧匠增强太平军的军械部门的人手,不仅如此,太平军还把占领区内所有能用的铁器都搜集起来,包括老百姓家里的饭锅农具等铁器,投入火炉熔化用于打造兵器,如此种种措施,使得“桂林、柳州两地兵器工场延绵成片如云,叮叮当当声密如雨点且昼夜不绝”。太平军的武器装备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夏华此时所处的这个时代在武器上正是“冷兵器逐步衰退、热兵器崭露头角”的交汇期,最重要的是,无烟火药和炸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使得此时的热兵器在威力上远远不如后世,还没有足够的资格完全取代冷兵器。众所周知,十八世纪、十九世纪都是西方文明独步全球,西方此时的科技正是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军事科技也是一样,太平天国和满清既交战于中国,军事科技自然落后西方一大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加上太平军由于刚起事,既没有渠道从国外购买西方的先进火器,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技术、专门人才(夏华不算),更加无法自行制造,客观条件使得太平军的装备自然更不如大不如西方军队的清军,基本上都是冷兵器。实际上,清军并不是不重视火器,在与明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清军明军双方普遍使用火器,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就是用进口的葡萄牙火炮一顿猛轰,才打败了努尔哈赤率领的清军精锐,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不可能不重视火器,而在清初的多场大战中,比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清军也大量使用火器,正因为使用了数量庞大的火炮、火铳、火枪,清朝才没有像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历朝历代那样饱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威胁之苦,原本“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被火器打得被迫转行变得“能歌善舞”。从清中期开始,满清权贵高层觉得“天下已定、四海升平”,大清国既无内忧(内部的反清复明势力、三藩等都已经被铲除,残余势力不成气候),也无外患(清国四周确实没有能够威胁到清国的敌国),自然无需再耗费巨资发展军备了,不仅如此,满清毕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果威力强大的火器得到推广和普及,必然会动摇满清政权的稳固性——汉人拿着刀剑造反已经很麻烦了,如果汉人拿着枪炮造反,那就彻底完了——所以,清政府逐步停止了火器的研究、发展、制造、使用,原地踏步,最终被同期正在飞速进步的西方给超越。


  提及冷兵器,必然要提及冷兵器的制造材料。对于材料的运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最原始是石器时代,然后是铜器时代,接着是铁器时代,再接着就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中国在很久之前就进入了铜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逐步地进入铁器时代,直至夏华此时所处的清末。著名的秦剑大多是铜制的,因为比起铁器兵器,铜制兵器更容易提炼、更容易铸造成型,但强度和硬度比铁器兵器要差很多,并且分量更沉重(砍人没几次就会弯曲乃至折断)。直到隋唐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铁制兵器乃至钢制兵器才逐步地普及开。在明朝中期前,中国的冶铁炼钢技术一直位居世界先列,到此时清末,虽然中国本土的金属冶炼技术比起明朝中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进步,但中国本土是可以冶炼钢铁的,只是冶炼方式还处于手工作坊水平,在产量上大不如西方如火如荼发展的现代工业。


  太平军此时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起事前,为了掩人耳目,太平军打造兵器时是以农具名义打造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冷兵器是简单实用并且能被当成农具使用的钉耙、铁叉、长钩、镰刀(起事时把镰刀绑在木棍一端即可称为杀人武器)等,同时也打造了真正的通用冷兵器,即刀剑、长矛、弓箭、盾牌等,起事后,太平军一边作战一边继续制造武器,既然已经明目张胆地造反,肯定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打造出来的都是刀剑、长矛、弓箭、盾牌等冷兵器,同时也自制了、购买了、缴获了一些原始的热兵器。清军(主要是绿营兵)的武器装备其实跟太平军差不多,为数不多的热兵器也很原始,先进不到哪里去。先说火枪(步枪),按照发射方式而言,从落后到先进依次是: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目前,西方强国军队已经比较地普及击发枪,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使用的火枪既有燧发枪也有击发枪,火绳枪早就被英军淘汰了,如今,时间过去十年了,英军此时使用的火枪自然以击发枪为主,燧发枪也逐步地被淘汰了,但在中国,燧发枪却还是先进火枪,比燧发枪更加落后的火绳枪还在使用中;从子弹装填方式而言,此时的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基本上都是前装式的(后世电影《投名状》里表现得最清楚,太平军火枪手装填子弹时都是竖直火枪,把子弹从枪口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地装填进去),但已经出现了后装式技术,不过,要到十多年后,西方强国军队才会普及后装式步枪;枪肯定离不开子弹,至于子弹,旧式的是球形,俗称“弹丸”,新式的是圆锥形,中国的火枪使用的自然是旧式的球形弹丸,这种子弹只能在50米内保持直线飞行,超过50米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作为对比,普通弓箭的射程能达到70米左右,强弓硬弓能超过150米,最大不超过300米(注意“弓”和“弩”的区别,弩比弓射得更远、更准,但弓比弩更适合战场),这样的话,此时的火枪在射程上比起弓箭确实不占什么优势,除了射程,还有射速,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在单位时间内射出的箭要比一个火枪手射出的子弹更多,不仅如此,火枪在风雨恶劣天气里不便使用,弓箭无所谓,加上火枪制造成本更高昂、制造工艺更复杂,因此,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要么就大面积地装备最先进的火枪,要么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使用弓箭。性能老式的、数量不多的火枪还不如弓箭。不过,此时已经出现圆锥形子弹,这种子弹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圆锥形子弹一下子让火枪的有效射程从原先区区几十米猛增到了几百米,在五百米范围内都具有准确性和杀伤性。圆锥形子弹眼下刚刚问世,连西方强国军队都只是初步地使用,大面积普及起码需要好几年,更别说东方军队了。


  当曾国藩、李鸿章率领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军(主要是湘淮军)才开始大面积地装备先进的西式火器,在这之前,清军装备的火器都是陈旧过时的型号。火枪方面,清军的火枪主要是鸟枪和抬枪,鸟枪(鸟铳)是火绳枪的一种,性能原始落后,准确性较低、射程不远、射速慢、容易受到风雨雪雾等天气影响(吹熄浇灭火绳或淋湿火药),抬枪则是重型鸟枪,长达三米左右,重三十多斤,结构和鸟枪完全相同,只是进行了放大强化,需要两人共同操作才能使用,一人在前面把枪身架在肩膀上充当枪架,另一人在后面瞄准和发射,该枪的装药量、射程、杀伤力都远远地大于鸟枪,射程可以达到500米,一支抬枪能一次性装填五枚大型弹丸或直接装填一把铁砂铁渣,被其击中者血肉横飞、非死即残,连土墙都能被轰出一个大窟窿,缺点是准确性不高(比鸟枪高一些)、射速不快(比鸟枪快一些),并且十分笨重,不过,该枪在此时清军中十分流行,一直生产和使用到清朝灭亡,因为该枪虽然笨重,但比火炮轻便得多,清末各地起义暴动不断,起义军大多活动在山林野地,清军火炮在这些地区难以运输和使用,便大量生产和使用抬枪代替火炮充当战时的步兵重火力。另外,抬枪是鸟枪的放大版,还有一种武器是抬枪的放大版,就是抬炮,更重一些、威力更大一些。


  说完了枪,再说炮。中国此时的火炮因为技术原始、性能落后而不像后世火炮那样分为很多种类型号,主要就是滑膛炮即惯性冲击炮,铸造材料是青铜或生铁,按重量不同而给予各种各样的名字,但原理大同小异。火炮使用的炮弹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最原始的球形实心弹,这种炮弹的材质主要是生铁、熟铁、铅、铜包铅甚至石头,落地后不会爆炸,只靠冲击力杀人毁物;第二种是蜂窝弹,就是一堆碎子一起发射出去,覆盖面大,对人员杀伤力较强,但对工事建筑打击力很弱;第三种是链弹,就是用铁链连着两颗铁球发射出去,主要用于海战,攻击敌船、打断桅杆,有时也用于陆战;第四种是爆破弹,就是俗称的“开花弹”,发射出去后落地时会发生爆炸(由于炸药还没被发明出来,所以爆破弹此时威力远不如后世炮弹),西方强国军队比如英军的火炮此时已经开始普及爆破弹了,清军也有,但数量不多,爆破弹处于初步阶段,性能不稳定,应用不算广泛。火炮性能的提升主要在于:制造时使用动力机床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更加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配件和炮弹的生产,黑火药的加工水平,火炮的射击理论和运用战术,炮兵的使用技术和军事素质…只有多方面同时多管齐下,才能让火炮的射程、射速、威力得到成倍的增长。在这件事上,西方强国无疑走在世界前列,反观中国,制造火炮还是使用传统的筑造技术,所造火炮在加工上十分粗糙,从而性能落后、事故频频,自然比不上西方强国工业制造的火炮,并且清军炮兵的技术和素质也远不如西方强国军队。清军的火炮虽然越造越大越重,但性能只是原地踏步,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要塞的岸防大炮重达八千斤(4吨),但射程却不如英军的舰炮。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此时的火器装备率达到50%以上。——虽然装备的都是落后的火器,但这个比例无疑是很高的,也证明了清政府并没有轻视火器,只是固步自封,加上防民政策,导致清军所用火器日益落后。


  太平军起事时也有少量火器,基本上都是自制的土枪土炮。土枪就是猎枪,属于火铳(火铳是最原始的火枪火炮),土炮在构造原理上跟清军使用的“正规火炮”差不多(原理本来就很简单),同样是手工铸造出来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射程更近、杀伤力和威力更弱。除了土枪土炮,太平军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火器,但在原理上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无需多言。


  从金田村到桂林城,太平军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因此缴获了大批的清军火器,从而组建了自己的火器部队,但是,火器的保养和维修都是需要专门技术人员和设备,火器所需的火药、硫磺、铅弹等物都是需要不断补充的,太平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火器工场,对于火药、硫磺、铅弹等物,光靠缴获和暗中购买显然是无法维持用火器打持久战的。因此,太平军目前的武器装备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热兵器只是辅助,太平军兵工厂里绝大部分工匠此时都是在打造制作着刀剑、长矛、弓箭、盾牌等传统冷兵器。经过桂林整顿,太平军日新月异,战斗力更上一层楼。众部队里,人员素质最高、武器装备最好最充足、战斗力最强劲、军容最盛的自然是杨秀清亲自担任师长的第1师,该师是真真正正的“齐装满员、兵强马壮”。以杨秀清的第1师举例,该师的编制是这样的:


  该师下辖第1团、第11团、第21团;


  师部的直属部队包括:师部卫队营(该营不是杨秀清的“东王卫队营”)、师部参谋处(拥有若干名参谋军官)、师部通讯连、师部医护队、师部侦察连等;


  每个团包括:团部、团部卫队连、团部参谋处、团部通讯排、团部医护队、3个步兵营、1个弓箭营、1个火器营、1个工兵营、1个运输营、1个侦察连、1个宪兵连等;


  步兵营由长矛兵和刀盾兵混编组成,长矛兵为近战主力,刀盾兵负责协助长矛兵;


  弓箭营由弓箭手和刀盾兵混编组成,弓箭手是远战主力,刀盾兵负责保护弓箭手;


  火器营由火枪手、火炮手、长矛兵、刀盾兵混编组成,道理一样,其他兵种部队也都是多个兵种根据实战需要进行混编组成。


  一个营约600人,一个团约3500人,全师高达约1.2万人。——第1师在人员数量上其实大大地超标了,但因为该师师长是杨秀清,所以没人敢反对,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的四个师每个都是七八千人,凌十八和罗大纲的两个旅每个都是三四千人。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0990.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