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生如戏唱 > 第二百零五章 应劫之人

第二百零五章 应劫之人


  莫流年在中途下马,去了集市买菜,小半仙先回家,一回到风水馆,莫言听到声音就出来了,他眼底一片乌青,可见昨晚一宿未眠。

  莫言沉声道:“有人在扰乱我。”

  小半仙道:“扰乱你?”

  莫言道:“我每每想往深推演,就有一股力量在牵制我。”

  “什么力量?”小半仙问。

  莫言摇摇头,“我这几次每次推演总是如坠迷雾,起先我以为是因为我伤势未愈,但昨晚有一瞬,那些迷雾全部消失,但等我想继续往下推演时迷雾却再次牵制住我。”

  小半仙认真的听他说,若真是这样情况就复杂了,妖和术士勾结在一起?

  莫言继续道:“我这才知道是有人在暗中干扰我,只是施术之人修为比我要深,若不是对方出现了那一丝破绽,我到现在还察觉不到。”

  小半仙冷笑:“本以为林竹生是幕后主使者,看样子他也不过是个小喽啰。”

  莫言沉声道:“那一瞬间的清明里,我恍惚看到一片血海翻腾,恐怕这次会牵连许多人,我和你估计都是应劫之人。”

  小半仙道:“还看到什么?”

  莫言抬起头,“我为自己卜了一卦,天书显示的卦象告诉我,这一劫叫做‘死里藏生’。”

  小半仙惊道:“你疯了吗?”

  占卜这脉,最忌讳占卜自身,这样会损伤寿数。

  莫言微笑道:“我是天书之主,偶尔破例一次无妨。”

  小半仙道:“你呀,外表寡淡,偏偏有颗热火的心。你说卦象显示死里藏生?”

  莫言道:“不错,一字谓之曰‘藏’。”

  (八)无所有处地:觉住识仍有所依,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心胜妙,无粗想非无细想。

  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尚未断惑证真,此定是属摄;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则妄计伏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界。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界内无想天界果报。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并未断诸邪见。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感果不感果等胜劣不同。

  第二节三千大千世界

  下从地狱,上至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含容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千,合称三千大千世界,此为一佛土,即一佛化境,号为娑婆世界。娑婆义为,此世界六道众生杂处故。又堪忍义,此界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意称忍。《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烦恼义。

  第三节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中劫又分成住坏空四劫。在成劫中有二十个增减,即三亿三千六百六十万年。住坏空亦如是,有四个中劫共有八十个增减,即有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为世界观成立时的第一期。初一小劫成器世间,后十九小劫成有情世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中渐有微细风生,风渐增盛乃至金轮的成立。成劫初有一有情从光音天(极光净天)下生初禅大梵天中,是为梵王。后诸有情渐次有生梵辅梵众,下生六欲诸天乃至畜生饿鬼,至最后一有情生无间地狱,成劫满。

  (二)住劫:世界成立后安稳存在时,初人寿极长,住劫初寿渐减,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减劫,无增;第二十劫唯有增劫,无减。于劫末刀兵疾横起。坏正报。

  (三)坏劫:安住既去归于灭坏,初十九劫坏有情世间,后一劫坏器世间。坏劫与成劫相反,从地狱渐渐上升,至地狱都尽,各随其业因,或升之禅,或转生他方世界。末劫大火烧尽初禅以下,二禅有水起,三禅风起,此器世间坏。

  (四)空劫:此为破坏后唯有虚空时,亦有二十小劫。此时世界观空虚,犹如墨穴,无昼夜日月,唯有大冥。

  宇宙法界,虚空则无边无际,世界有无量无边,成住坏空四时展转不停;时则无始无终,绝前后本末,因果相连续,因前有因,永不能知其始;果后有果,亦不能测其终。

  五蕴

  A、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个蕴叫做五蕴,“蕴”是“积聚”义。又名“五阴”,“阴”是“障蔽”义,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现把五个蕴的意义说明如下:

  (一)色——即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

  (二)受——领纳为义,包括苦、乐、舍三受。

  (三)想——取像构想为义,于善恶憎爱等境界,取种种相,作种种想。

  (四)行——意念中迁流不息,起诸造作为义。即由行动去造作善恶业。

  (五)识——了别为义,由心识了别所缘所对的境界。

  B、四大作用性与色法——四大的地性坚硬,水性潮火性温暖,风性流动。色法中的根身与器界的构成都具有此四大和合的作用性。如我们身体的骨节爪齿是属地大,汗液唾涕,脓血便利,是属水大,热度温暖是属火大,呼吸气息,是属风大。器界中的山河大地以及一切器用物品,也都有此四大的作用性。

  C、四大与根身——四大是地、水、火、风。根身是我们的身体。佛说四大是构成根身的元素,即是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有的假相,如果一个人因四大不调,生起大病而死亡,则根身已坏,四大和合的因缘便消散,故佛经说:“四大本空”。

  D、五蕴与根身——根身的总和不出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由这五蕴互相关系的结合,才聚成了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假相,到了这些关系的助缘散灭,身体也就坏了。故佛经又说:“五蕴非有”。

  E、佛经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缘聚则合,缘散则离。”

  这就是说“五蕴根身”是缘生性空,不可对这“五蕴根性”起诸执着,烦恼自缚,就有业报,因为造业的是由这“五蕴报身”。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因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换句话说,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说明。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有此故有彼,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故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都是形成相依的状态。

  十二缘起,是由十二项互缘的支数,来说明现实人生的成立。

  一、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或愚痴,或迷暗的意思。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是生死的根本。

  二、行——是“行为’’或“造作”义,即依过去无明烦恼,发动身口意三业,有时作善的行业,有时作恶的行业,有时作不善不恶的事。这“行”和上面的“无明”,即是过去所做的惑和业,也便是四谛中所说的集谛内容。

  三、识——初入胎心识,由过去惑业动力,使阿赖耶识受果报,遇缘托胎,完成现在之生命体。

  四、名色——名是心识,属于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属于物质,故名色,为成立有情生命体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五、六入——为六根完具位,谓于胎中名色渐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亦渐次具足。但这时的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几个月,虽成六根的模型,对外界的感觉,只有稍微些感入,作用没有完备,故称为“六入”,正是人生的胚胎时期。

  六、触——即出胎后与境界接触,生起感觉,亦即对境界认识之开始。如自初生至一岁内的婴儿时期,及进入二岁幼儿时期,其接触外境,只起简单的知觉,不能分别孰是孰非,孰苦孰乐,也没有憎爱的分别,一切举动很天真,这时可说是触的混沌时期。到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接触外境的知觉力就渐渐增强。

  七、受——即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苦,乐、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儿四五岁时期到儿童时期(六岁至十二岁),乃至青年时期(十三岁至廿三岁)的时候,心识逐渐发达。

  :。:


  (https://www.bqwowo.cc/bqw103066/5859675.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