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84章 当家难

第484章 当家难


  最终还是放弃了为儿子大造声势想法念头,准备以宁德驸马府、北地大总管仪同三司名义立起小朝廷。

  朱徽妍需要与两宫娘娘们商议,说服郑贵妃皇奶奶暂时放弃福王前来,这些事情只能由她去说。

  刘英儿房里果然多点了几根红蜡烛,红盖头、大红喜子,甚至半夜开大席吹吹打打的,整的很是不伦不类,也就怪了,不伦不类吧,偏偏他还就心安,夜里也没再次逃了没影……

  迎娶正妻与纳娶小妾不同,纳妾用个轿子将人抬进府邸就算完事,这个时代还算是好的,小妾虽地位差了些,还达不到唐宋之时随意送人地步。

  正月刘大驸马纳妾,洞房花烛夜,京城,皇宫却显得冷冷清清。

  数年来,自打刘家寨参与了烟花生意后,大年夜总是要点燃大半夜的烟花,今年因为节俭,用不了多少银钱的二踢脚也只是点燃了十来个,名头不错,说是与皇帝年岁相合,喜庆。

  大年初一,本应是驸马府拉着银钱,满皇宫撒红包雨,如今什么都没了,朱由检倒也没怎么太过小气,依然是依照他的年岁,每人发放了十六枚铜钱,散了百万文钱。

  依照惯例,官衙锁闭过年,大年初七,朱由检还在挑灯批奏,一旁还放着十几口大木箱,每一口木箱中都塞满了各地送来的折子奏折,是之前没能批奏完积攒下来的。

  “若是累了,大伴自个去休息吧,朕还有些奏折没批。”

  朱由检远比熹宗大舅哥勤政,十个刘卫民、朱由校俩兄弟绑在一起都比不过他,趁着沾着墨汁之际,扫了眼不住打着瞌睡摆子的王承恩,不冷不淡随口说了句。

  几个时辰没有动静声响,陡然一声吓了王承恩一跳,抬头见皇帝依然低头批奏奏折,又扫了眼地上扔的到处的奏折,忙上前欲要拾起地上的散落。

  “老奴不累,陛……陛下,此时……此时已经很晚了,龙体要紧啊!”

  “点验一下,看看都是哪些府县的,一份罚俸禄五两银子。”

  朱由检眼角余光见王承恩低身拾起地上奏折,随意说着,王承恩一愣,弓着的腰骨也不由一顿。

  “陛下……一份罚俸五两银子?”

  朱由检依然低头翻阅,嘴里冷哼不满。

  “废话一大堆,除了向朕哭穷,向朕讨要银钱、减免赋税,无一人与朕言增加多少财赋,无一府一县与衮州二十四县一般……”

  朱由检将手里唐县学治奏折丢到一边,眉头紧皱看向低眉的王承恩,正要开口……

  “陛下,娘娘求见。”

  一青衣小宦官推门走入房内,远远跪在门口。

  “准。”

  小青衣宦官叩头一礼,默默倒退出房门,头戴凤冠的皇后周氏提着个食盒走入门内。

  “陛下,臣妾做了些吃食,陛下也莫要太过劳累。”

  朱由检只是微微点头,没有看向周氏从食盒里拿出的饭菜,而是看向王承恩,眉头微皱。

  “大伴,你以为衮州二十四县如何?”

  王承恩低头一阵沉默,周氏却抬头开口。

  “陛下,臣妾以为二十四县挺好的,听说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刘……”

  说到“刘”字时,周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忙闭嘴不再言语,朱由检第一次在她面前听到“刘”字没有大怒,若有所思看着她。

  “皇后以为……二十四县好在何处?”

  周氏一愣,有些疑惑不解……

  “陛下,百姓日子好过了,难道这不好么?”

  朱由检眉头更加紧皱,转而看向低头弓身的王承恩。

  “大伴以为呢?”

  王承恩心下无奈,跪地深深叩首。

  “回陛下,衮州二十四县是先皇时,以童生为吏治理,以衮州本地之人治理,老奴不敢置评先帝,只是……二十四县童生为吏确不符合我朝祖例,只因妖人为祸作乱衮州之时的临时处置,朝臣亦多有不满……”

  朱由检抬眼,开口打断。

  “大伴,朕只问你,衮州二十四县吏治若何,不问你是否以童生为吏,不问你是否是乡人治乡。”

  王承恩重重叩首顿地。

  “是,陛下教训的是,是老奴驽钝。”

  “刘……宁德驸马自平定妖人为祸山东后,因耕种救民无吏可用,自此立童生为吏,至今尚无知州、知府,只有衮州公正乡老,以公正乡老为理事会代之知州、知府。老奴以为,衮州为圣人之地,乡人治乡亦无乱法乱制之徒,故而……二十四县……吏治尚佳。”

  “回陛下,老奴以为,二十四县仅为我朝特例,不足以广而推之,陛下当小心处置。”

  看着伏地王承恩,朱由检眉头紧皱,他曾在衮州吃过大亏,但也对二十四县治理之事颇为熟悉。

  二十四县以童生为县令、吏员,也确实是不合规矩的“乡人治乡”,但二十四县不是以官吏、朝廷是否满意,而是以当地百姓是否满意为要,这与朝廷权威有极大的冲突,朱由检心下也是尤为不喜二十四县之事,但是……

  默默将二十四县今年《报告》再次拿了出来,看着几年来财赋对比,心下一阵沉默。

  “陛下,臣妾以为二十四县做的挺好的,送入府库的税银也比其他地方多些,何不……”

  “多嘴!”

  “朝堂事情……妇人不许胡言乱语。”

  朱由检面色冷淡,周氏心下一阵不乐。

  “陛下趁热赶紧吃吧,凉了易坏了肚子!”

  周氏一脸不悦,丢下饭菜转身就走。

  周氏本是苏州之人,父亲周奎以走南闯北算命为生,家境不是很好。

  选秀,为皇帝选后、妃还好一些,为亲王选王妃、侧妃、侍妾,一般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日子艰难,被生活所迫,要么是攀龙附凤,而周氏周皇后、田氏田贵妃两家就属于此等情景,一者是眼头活泛走南闯北的算命神棍,一个是走南闯北商贾,反而会剪窗花的袁贵妃更加纯粹些,是地地道道的贫苦人家。

  朱由检为信王选王妃时,刘卫民得知了消息也不愿插手,又不是自己儿子选妃选后,没必要介入其中。

  大明王朝不愿后戚权重,所选女子皆身份低微,不愿女子执政影响了皇帝权威,但皇后人选也并不是随随便便选个貌美之人,琴棋书画啥的也算不得什么才华,勤俭持家、温良恭顺也不能说母仪天下。

  在刘卫民看来,稳重、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精明头脑、坚韧良善品性才适合为主母,稍次些的就应像袁贵妃这般,身家清白的地地道道人家。

  稳重、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具备独立的人格,不会人云亦云,能够独立深入思考问题,女强人一般的女子,不仅可以帮助男人处理政务,可以协助稳住局势,更可以培养独立、精明的下一代,如此之女当为首选。

  次之就只能选贤妻良母,身后家族不会成为拖累,可以安分守己,至少背后是平静祥和的。

  人与人不同,尽管一个女子品行真的很好,但身后亲族不行,也不适合为主母,哪怕此女真的温良恭俭让。

  刘卫民给慈爝挑选的几个媳妇,有政治联姻缘故,更多的还是因为孩子们都很小,他可以自己打小时候进行教导,就算如此还是选择了小喜儿,一个看起来与郑贵妃性子差不多的女娃,更是让不足十岁女娃提前管着小朝廷内廷,以此增加历练、阅历,早早习惯政治之间的利益争斗。

  小喜儿,一个不足十岁女娃,早早管着小朝廷“内宫”妇人,管着小朝廷银钱,两宫娘娘们、媳妇们,甚至小朝廷内阁、六部不是没有反对声,最多的担忧就是“阴盛阳衰”之事,他却对此不甚在意,只要品性好,儿子若没本事,媳妇当家也没啥不好的,至少不会败家这么快。

  对大舅哥的“主母”选择,对不愿搭理的二舅哥“主母”选择,他都不甚满意,不是对“主母”本人不甚满意,而是对他们家庭环境选择上不甚满意,小户人家本身在大事上的政治眼界就不足,身后父辈、家族环境再牵扯进来……

  国家不是一户人家,影响何止千万?身形稍瘦弱的周皇后,柳叶细眉,秀挺鼻梁、樱桃小唇,怎么看着都显得娇小瘦弱些,跟着四处乱跑的老爹,早早的就学会了如何照顾他人,家境贫寒,早早的学会了勤俭持家,总体上来说,做个皇后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关键是他身后有个走南闯北依靠骗人的老子,身后有个不知见识过多少欺软怕硬、人人势力的老子,朱由检未登基,还只是个信王时,周奎就一日间得了处豪宅、四间地势较好的店铺,数百亩良田……

  两宫娘娘们不喜田贵妃,他反而觉得田贵妃挺合适的,虽商贾出身,但见识总要多了许多,至少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兜里变鼓一些,若真的担心制造出一个尾大难以甩掉的贪鄙商贾,最佳选择就当是身家真正干净些的袁贵妃。

  会剪窗花,与大舅哥做木工差不多,心灵手巧,不喜多言,能够沉下心剪着窗花,性子极为沉稳。

  身家清白,性子沉稳,在刘卫民看来,但凡是高明工匠,身上都自带大局观,都要在脑中勾勒出整体构架,知道先后顺序,是知道轻重缓急之人,此等心性之人,但凡有机会历练几年就不会太差,也是最佳辅助之选。

  很可惜,袁氏与朱由检性子不怎么相合,朱由检性燥、性急、偏执,反观三女中,袁氏最是沉稳,也最是边缘之人。

  当然了,“主母”合适不合适,那也只是两位大舅哥自己的私事,他绝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多言一句,能避免见面,一直都是尽量躲着。


  (https://www.bqwowo.cc/bqw102326/6500411.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